Saturday, February 15, 2025

王森然.近代二十家評傳


近代二十家評傳

王森然

出版社:書目文獻出版社
出版日期:1987/1





  1. 王闓運(1832-1916)
  2. 吳昌碩(1842-1927)
  3. 沈曾植(1850-1922)
  4. 柯劭忞(1850-1933)
  5. 廖 平(1852-1932)
  6. 林 紓(1852-1924)
  7. 嚴 復(1853-1921)
  8. 康有為(1858-1927)
  9. 羅振玉(1866-1940)
  10. 章炳麟(1869-1936)
  11. 梁啟超(1873-1929)
  12. 王國維(1877-1927)
  13. 陳獨秀(1880-1942)
  14. 周樹人(1881-1936)
  15. 章士釗(1882-1973)
  16. 劉師培(1884-1919)
  17. 李大釗(1888-1927)
  18. 胡 適(1891-1962)
  19. 郭沫若(1893-1978)
  20. 李泰棻(1897-1972)

 

知道這本書的緣由是因李泰棻的《中國史綱》。蠻特別的是此版書前冠有習仲勳所寫的《紀念王森然同志》。


初集原出版于1932年,《二集》新增二十位如下:
  1. 樊增祥(1846-1931)
  2. 陳寶琛(1848-1935)
  3. 王樹枏(1852-1936)
  4. 陳三立(1858-1937)
  5.  謇(1853-1926)
  6. 易順鼎(1858-1920)
  7. 梁鼎芬(1859-1919)
  8.  (1863-1957)
  9. 譚嗣同(1865-1898)
  10. 蔡元培(1868-1940)
  11. 傅增湘(1872-1949)
  12.  (1873-1935)
  13. 高步瀛(1873-1940)
  14. 丁世嶧(1878-1930)
  15. 吳承仕(1884-1939)
  16.  (1886-1935)
  17. 錢玄同(1887-1939)
  18. 黎錦熙(1890-1978)
  19.  (1891-1934)原名劉壽彰,後改名覆,初字半儂,後改字半農。
  20. 徐志摩(1897-1931)


顧頡剛・當代中國史學

當代中國史學

顧頡剛

出版社:香港龍門書店
出版日期:1964

出版說明:本書 1947/1 南京勝利出版公司曾編入「當代中國學朮叢書」出版。今將原本校訂重版發行。




本書為近百年(1845 − 1945)中國史學研究之總檢討,近百年即清道光二十五年至民國三十四年。從清朝因甲午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《南京條約》到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止。
  • 上編 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前期
    •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
    • 第二章 史料的整理與輯集
    • 第三章 金石學的興起與研究
    • 第四章 元史與西北地理的研究
    • 第五章 經今文學的興起與貢獻
  • 中編 新史料的發現和研究
    • 第一章 甲骨文字的發現與著錄
    • 第二章 銅器群的發現與考釋
    • 第三章 考古學的發掘和古器物學的研究
    • 第四章 西北文物的發現與著錄
    • 第五章 內閣大庫軍機處檔案與太平天國史料的發現與著錄
  • 下編 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后期
    •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與史料的整理
    • 顧盤點大史學家及其重要著作,也就是說這是一份最善本的書單。
      • 近代史
        • 鄭鶴聲:中國近世史
        • 蔣廷黻:中國近代史
      • 通史
      • 文化史
      • 中國哲學史
        • 胡適:中國哲學史大綱
        • 馮友蘭:中國哲學史
        中國政治思想史
        中國史學史
        • 金毓黻:中國史學史
        中國算學史
        中國醫學史
        中國政治制度史
        中華民國外交史
      • 斷代史
      • 古代史
        秦漢史
        • 呂思勉:秦漢史
        魏晉南北朝史
        隋唐五代史宋遼金元史
        • 陳述
        • 傅樂煥
        明清史
        • 吳晗:明太祖
        • 王崇武:
        • 孟森:清史
        • 蕭一山:清代通史,清史大綱
        民國史
      • 沿革地理
      • 社會經濟史
      • 古史籍
    • 第二章 甲骨文字與金文的研究
    • 第三章 元史蒙古史中外交通史的研究
    • 第四章 俗文學史與美術史的研究
    • 第五章 古史的研究與《古史辨》
相關連結

Wednesday, February 12, 2025

校讀・讀校

  • 古書校讀法・胡樸安著(1878—1947)
  • 古書讀校法・陳鐘凡編述(1888—1982)
  • 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・張舜徽著(1911—1992)
  • 古書讀校法・吳孟復著(1919—1995)

核版本為真謂之校,核著者為真謂之讀。

Monday, February 10, 2025

史學家師承記

史家之繁不及備載,且讀且記如下。坦白說想梳理清楚並不容易,如若師承不止一位,想釐清彼此關係其難更甚。若有誤請原諒。

顧頡剛 → 何定生
­    → 嚴耕望

錢玄同 → 周予同 → 朱維錚

錢 穆 → 
    → 嚴耕望

翦伯贊 → 張傳璽

Sunday, February 9, 2025

夏曾佑・中國歷史教科書


中國歷史教科書(導讀版)

作者:夏曾佑

出版商:開明書店
出版日期:2023/7/10
ISBN:9789624592870




夏曾佑(1863—1924/4/18),字遂卿,又作穗卿,號碎佛,為清光緒十六年(1890)庚寅進士。早年曾與梁啟超﹑譚嗣同一起研討「新學」「新詩」,與梁啟超等在上海創辦《時務報》,又與嚴復等在天津創辦《國聞報》。

本書《中國歷史教科書》用章節體編著中國古代歷史,改版後改名《中國古代史》。據「導讀」所言此書是夏傳世的唯一專著。歷史學家王家範先生稱為「20 世紀新式中國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」!

  • 第一篇:上古史
    • 第一章  傳疑時代(太古三代)
    • 第二章  化成時代(春秋戰國)
  • 第二篇:中古史
    • 第一章  極盛時代(秦漢)
    • 第二章  中衰時代(魏晉南北朝)

文章多有古漢語詞彙,間接或也能習得些許古文的閱讀能力。

Friday, February 7, 2025

中國史綱

同書名《中國史綱》至少以下三版本。

李泰棻(1896—1972)於 1927 年出版三卷四冊《中國史綱》,分別是卷一(先秦)、卷二(秦至隋末)及卷三上(唐至元)卷三下(明清)


張蔭麟(1905/11—1942/10/24)於 1937 年應邀所撰寫的一本高中通史教材。


中國上古史綱

作者:張蔭麟

出版社:里仁書局
出版日期:1982/9/5





《中國上古史綱》,原名「中國史綱第一輯」上古史之部,僅為《中國史綱》一部分,可惜張蔭麟三十七歲就離世,未能完成全作。故現名《中國史綱》。

里仁這個版本編入幾篇前言。如下:
  • 張君蔭麟傳(王煥鑣)
  • 哲學與史學 − 悼張蔭麟先生(熊十力)
  • 張蔭麟先生的史學(張其昀)
  • 張蔭麟(謝幼偉)
  • 我所認識的蔭麟(賀麟)
  • 張蔭麟先生著作繫年目錄(徐規)


中國史綱(導讀版)

作者:張蔭麟
導讀:王家範

出版商:開明書店
出版日期:2023/6/26
ISBN:9789624592702



這個版本涉及商周以至東漢。導讀的部分也很精彩。史家博覽群史故而能給出極具參考的引導。言及章太炎提倡新式通史,而王家範以為第一本理想的新式通史數夏曾佑《中國歷史教科書》。

顧頡剛《當代中國史學》認為較理想的通史有七部。
  • 呂思勉:《白話本國史》《(呂著)中國通史
  • 鄧之城:《中華二千年史》
  • 陳恭錄:《中國史》
  • 繆鳳林:《中國通史綱要》
  • 張蔭麟:《中國史綱
  • 錢    穆:《國史大綱

翦伯赞(1898/4/14—1968/12/18)稍晚於張也出版兩卷《中國史綱》,分別是卷一《先秦史》〔
史前史.殷周史〕(1943)和卷二《秦漢史》(1946)。

翦伯贊其人也爭議,動盪時代鬥人也被人鬥,最終與妻以自殺結束一生。手邊藏書只有另一本《翦伯贊說史》。


翦伯贊說史
作者:翦伯贊

出版商:中華書局(香港)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23/5/1
ISBN:9789888809844






游離在斷代史與通史之間,舉棋不定,故時而斷代時而通史。而斷代又時而上古時而近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