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10, 2024

二十世紀人文大師

國學大師、經學大師、史學大師、人文大師、哲學大師 ... 大師的多重身份! 

原由:西元2000年東吳大學建校一百年。人文社會學院舉辦「二十世紀人文社會學院研討會」,作為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的獻禮。並邀請各方碩彥,共同研討二十世紀學界巨擘的學術成就,藉以回顧二十世紀我國人文社會學術發展,開啟新世紀的學術思潮。

  • 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:前半葉
    • 01.吳展良:嚴復的終極追求
    • 02.汪榮祖:章太炎與現代史學
    • 03.王更生:蔡元培先生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與貢獻
    • 04.林文月:青山青史──連雅堂的使命感
    • 05.蕭啟慶:推陳出新的史學家陳垣
    • 06.黃彰健:董作賓先生對甲骨學的貢獻
    • 07.劉述先:熊十力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理想
    • 08.李亦園:志在富民──費孝通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與思考
    • 09.林慶彰:顧頡剛的經學觀
    • 10.徐 震:晏陽初與定縣平民教育運動及其影響
    • 11.張己任:江文也與中國近代音樂
    • 12.周質平:氣節與學術──論馮友蘭的道術變遷
    • 13.王吉林:錢穆先生的思想
    • 14.徐振國:何廉及南開經濟學家對戰後經濟政策發展之貢獻
    • 15.何大安:尖端與洞見:李方桂先生語言學研究
    • 16.黃俊傑:蕭公權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
    • 17.臧振華:李濟與中國現代考古學傳統的建立
  • 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:中葉
    • 01.劉述先:方東美的生命哲學與文化理想
    • 02.黃兆強:唐君毅先生及其愛情哲學析述
    • 03.吳丁連:史惟亮的音樂理念
    • 04.潘世姬:作曲家周文中──從文人精神到音樂教育道路上
    • 05.林毓生:殷海光先生(1919-1969)的志業與台灣的民主發展
    • 06.王國良:臺靜農先生學術研究成果管窺──以民間文學.小說.戲曲為範圍
    • 07.竺家寧:王力先生與中國語言學
    • 08.胡楚生:蔣復璁先生對圖書館事業與圖書館學術之貢獻
    • 09.莫藜藜:張鴻鈞先生(1901-1973)對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貢獻
    • 10.蔡明哲:楊懋春教授論經濟倫理與社會均富──《致富有道》為例
    • 11.潘光哲:郭沫若王國維:建構史學實踐的「論述社群」
    • 12.宋德熹:尋找大師.追隨大師.超越大師──以陳寅恪《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》為中心
    • 13.沈 謙:林語堂生活的幽默
    • 14.徐振國:從歷史詮釋循環的角度解讀尹仲容的「年譜初稿」
    • 15.袁頌西∕趙永茂:薩孟武先生對政治學的研究與貢獻
    • 16.劉兆祐:屈萬里先生之學術成就及對中國圖書館事業之貢獻
    • 17.鄭阿財:潘重規先生與二十世紀敦煌學
  • 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:後半葉
    • 01.陳新雄:先師林景伊先生之詩學
    • 02.陳慶煌:國家文學博士宗師──高郵高先生之生平與學術成就
    • 03.廖柏源:嚴耕望先生與其《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》
    • 04.曾春海:述評張岱年先秦儒學的人觀
    • 05.黃寬重:逃希聖與中國社會史研究
    • 06.汪惠娟:羅光對士林哲學在台灣的發揚──兼論羅光「生命哲學」
    • 07.張福建:自由與法治的探索──朱堅章先生的學思及其意義
    • 08.許雅棠:責任政治的思考──對鄒文海「民主責任論」問題的一些思考
    • 09.釋昭慧:印順法師、印順學與人間佛教
    • 10.葉海煙:嚴靈峰先生道家研究及其治學風範──經典.詮釋與理解之道
    • 11.陳慈玉:全漢昇先生與中國經濟史研究
    • 12.杜保瑞:對牟宗三詮釋朱子中和說的方法論探究
    • 13.張己任:許常惠:台灣音樂的領航者
    • 14.楊文雄:重新〈發現蘇雪林〉──五四才女蘇雪林的一生
    • 15.王國良:王夢鷗先生之唐代文學研究成果管窺
    • 16.張仁青:成悌軒先生駢文之用典與借代
    • 17.許錟輝:魯實先先生之生平及其文字學之成就與貢獻

 

孤陋寡聞如我,大部分是很陌生的名字,紀錄一下也方便參照其他諸如「中國歷代思想家」或「二十世紀先驅史家」等"排行榜"。入榜的標準各異,但是能一直出現的肯定是重點大師了。缺了二梁頗感意外呀!梁啟超、梁漱溟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