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第1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一)
- 第2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二)
- 第3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三)
- 第4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四)
- 第5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五)
- 第6講 古籍的聚集與佚失(六)、經學概說(一)
- 第7講 經學概說(二)、《易經》(一)
- 第8講 《易經》(二)、《尚書》(一)
- 第9講 《尚書》(二)、《詩經》、《三禮》(一)
- 第10講 《三禮》(二)、《春秋》三傳(一)
- 第11講 《春秋》三傳(二)
- 第12講 《春秋》三傳(三)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
- 第13講 小學、甲骨文學、讖緯
- 第14講 史學概說、前四史(一)
- 第15講 前四史(二)、史部十三類、二十五史個別特色(一)
- 第16講 二十五史個別特色(二)、《資治通鑑》系統(一)
- 第17講 《資治通鑑》系統(二)、子學概說、兩漢魏晉諸子(一)
- 第18講 陰陽五行家、兩漢魏晉諸子(二)、佛教
- 《認識國學》張蓓蓓(學生書局,2021)
出版社:台灣學生書局
出版日期:2004/10/01
出版日期:2004/10/01
ISBN/ISSN:9571512338
如同錢穆先生在《國史大綱》中所言,身為中國人對國史應有的「溫情與敬意」。作者在前言中關於胡適先生對國學的態度,張蓓蓓也使用「溫情與敬意」一詞來表達對國學亦應存有相同之心態。心有戚戚焉!
記錄一下最近追的公開課。
- 經與經學 「六經」的概念最早見於《莊子》〈天運篇〉,孔子對老聃說:「丘治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樂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經,自以為久矣」。
- 史與史學
- 子與子學
- 集與集學
Ref:
- 《古籍導讀》屈萬里(聯經,1984)
- 《國學導讀》羅聯添(巨流,1990)
- 《國學導讀》邱燮友等(三民,1993)等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